你的位置:九游会老哥必备的交流社区 > 新闻动态 > 美防长出尽了“洋相”!美日硫磺岛战役,2.3万日军基本全军覆没
美防长出尽了“洋相”!美日硫磺岛战役,2.3万日军基本全军覆没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13 点击次数:52
美防长在硫磺岛的"世纪演说",让全球见识了政治操弄对历史记忆的扭曲。
2025年3月29日,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站在硫磺岛的黑沙滩上,面对美日双方阵亡者纪念碑,竟将二战日军称为"勇敢精神的象征"。
这番悖逆历史认知的发言,立即引发美国老兵家属在社交媒体贴出日军虐杀战俘的照片——被刺刀挑开腹腔的美军战俘、遭火焰喷射器活活烤焦的躯体,这些血腥画面与防长口中的"英勇"形成刺眼对照。
这座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火山岛,至今仍深埋着太平洋战争最惨烈的记忆。
1945年2月19日黎明,美军舰炮将1.4万吨钢铁倾泻在这片土地上,却未能摧毁日军精心构筑的地下长城。
当陆战队员深陷火山灰时,子弹从3000多个隐蔽射击孔倾泻而出,首日登陆部队伤亡率就达8%。
日军指挥官栗林忠道摒弃传统"玉碎"战术,命令士兵"像老鼠般掘地生存",每名士兵需杀死十名美军才能赴死。
折钵山顶那面标志性的星条旗,不过是血腥序幕的假象。
随后的35天里,美军发现每寸土地都暗藏杀机——混凝土工事与天然熔岩洞窟交织成三维杀戮场,日军夜袭分队顺着地下坑道直达美军营地,用军刀和手雷制造"地狱之夜"。
为肃清洞穴,美军发明"硫磺鸡尾酒":将汽油与磷粉灌入坑道后引燃,焦糊血肉混合硫磺蒸汽形成特有的死亡气息。
当数字揭开战争本质,2.3万日军95%战死的"奇迹",实为军国主义癫狂的注脚。
栗林部队战前强迫平民集体自杀,用机枪扫射试图投降的士兵,甚至将美军战俘钉在十字架上虐杀。
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,美军阵亡名单中包括数百名纳瓦霍密码员和日裔士兵——这些少数族裔的英勇事迹,却在赫格塞思任内被国防部系统删除。
赫格塞思的"历史修正主义"演讲,实为美日战略博弈的投名状。
在特朗普政府对日加征25%汽车关税、强压日本增加驻军费分摊比例之际,防长特意选择硫磺岛这个象征日本战败的坐标,用"共同英勇"的话术既提醒东京认清从属地位,又为军费谈判披上温情外衣。
这种政治操弄在现实中形成荒诞镜像:当日本网民感谢美国"正名"祖辈时,五角大楼正悄悄拆除原住民英雄艾拉·海耶斯的纪念页面。
折钵山飘扬的星条旗与东京供奉的靖国神社,构成战后秩序的吊诡平衡。
每年春季,太平洋暖流会带来奇异景象:美日两国悼念队伍在硫磺岛擦肩而过,美军仪仗队脚下20厘米处,可能就躺着当年射杀他们的日军骸骨。
这种刻意营造的"和解",在赫格塞思的演说中达到巅峰——他用"永不褪色的英勇"消解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本质区别,将战略博弈包装成跨越时空的战友情。
当海风蚀去战壕痕迹,硫磺岛的真正启示愈发清晰:任何对战争记忆的美化都是对和平的亵渎。
美军机枪手约翰逊的战场日记或许道破本质:"我们不是为国旗而战,只是不想变成统计表上的数字。
"这种个体生命的卑微挣扎,远比政客的华丽辞藻更接近战争真相。
历史不会重复,但总会押韵——当赫格塞思们开始改写韵脚时,人类更需警惕那些混着硫磺味的"新叙事"。
相关资讯
